您好,欢迎访问藏农神草官方网站

新闻资讯
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行业新闻

冬虫夏草在哪个季节长

发布日期:2025-08-21浏览次数:8

冬虫夏草的生长过程跨越多个季节,但其核心的生长阶段与特定的季节气候紧密相连。这种奇特的生物复合体,从真菌孢子侵入蝙蝠蛾幼虫到子座露出地面,每个环节都受到季节更迭的精准调控,而夏季是其完成生命周期关键蜕变的核心季节。

冬虫夏草的 “生长”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植物生长,而是真菌与昆虫幼虫的共生演化。每年夏季,当青藏高原的冰雪消融,海拔 3000-5000 米的草甸迎来短暂的温暖期(日均温 10-15℃),蝙蝠蛾成虫开始活跃。雌蛾在湿润的土壤表层产下卵,这些卵在 2-3 周内孵化成幼虫。幼虫钻入地下后,以高山苔草、嵩草的根系为食,逐渐积累能量,这个阶段会持续到秋季末。此时的幼虫还未与冬虫夏草真菌产生关联,仅仅是完成自身的生长发育,为后续的 “变身” 储备营养。

秋季末至冬季,青藏高原进入严寒期,土壤冻结深度可达 1 米以上,蝙蝠蛾幼虫进入休眠状态。此时,冬虫夏草真菌的孢子借助风力或雨水渗入土壤,若恰好遇到休眠的幼虫,便会通过体表缝隙侵入其体内。真菌孢子在幼虫体内萌发菌丝,缓慢吸收虫体营养,但这个阶段菌丝生长极为缓慢,更多是在适应低温环境,为来年的快速生长积蓄力量。整个冬季,虫体逐渐被菌丝充满,形成僵化的菌核,但从外观上看,仍保持着幼虫的形态,埋在冻土中不见踪影,此时的冬虫夏草尚未完成 “草” 的蜕变,因此冬季并非其显著的生长季节。

冬虫夏草在哪个季节长

春季的升温是冬虫夏草生长的重要信号。当次年 4-5 月,高原冰雪开始融化,土壤温度回升至 5-8℃时,僵化虫体内的菌丝感受到温度变化,开始向地表方向快速生长。菌丝从幼虫头部顶端突破体壁,形成白色的幼嫩子座,这个过程如同 “破土而出”,是冬虫夏草从 “虫” 到 “草” 的关键转折。但此时的子座尚处于雏形阶段,长度仅 1-2 厘米,颜色浅淡,还未完全成熟。

夏季(6-7 月)是冬虫夏草生长的鼎盛期。随着气温稳定在 10-20℃,光照时间延长,子座进入快速生长期,每天可伸长 0.5-1 厘米。其颜色逐渐从白色转为紫红色,顶端不断膨大,形成含有孢子囊的头部。到 7 月中下旬,子座长度可达 3-6 厘米,完全露出地面,此时的冬虫夏草才算真正完成生长,虫体与子座形成完整的复合体。子座顶端的孢子囊成熟后,会释放出大量孢子,随风飘散到土壤中,等待下一轮与蝙蝠蛾幼虫的相遇,开启新的生命周期。因此,夏季是冬虫夏草形态成型、功能完善的核心生长季节,也是采挖的最佳时期。

不同产区的气候差异会导致冬虫夏草生长季节略有偏移。西藏那曲、青海玉树等高海拔产区(4500 米以上),因温度回升较晚,子座生长高峰期在 7 月上中旬;而四川甘孜、云南迪庆等中低海拔产区(3500-4000 米),5-6 月便进入生长旺季。但无论产区如何,夏季都是冬虫夏草完成最终生长、达到成熟的关键季节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冬虫夏草的生长周期漫长,从蝙蝠蛾幼虫被感染到子座成熟,整个过程需 1-2 年,而其中肉眼可见的 “草” 的生长阶段,仅集中在夏季的 1-2 个月内。这种对季节的高度依赖,使得冬虫夏草的产量与夏季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:若夏季降水充足、气温适宜,子座生长健壮,产量便会提高;若遭遇干旱或极端高温,子座可能提前老化,影响品质和产量。

综上所述,冬虫夏草的生长跨越冬、春、夏三季,但夏季是其完成形态成熟、实现 “虫变草” 的核心生长季节。这个季节的温度、光照和降水,直接决定了冬虫夏草的品质与产量,也让夏季成为高原草甸上冬虫夏草最为醒目的生长时段。


Copyright © 2024 西藏藏农神草供应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藏ICP备17000317号-3

XML地图   //在线咨询 //自动收录

400-105-98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