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虫夏草的采挖是一项依托自然规律、讲究技巧且需遵守规范的工作,既需要熟悉其生长习性,又要兼顾生态保护。想要成功采挖到冬虫夏草,需从时间、地点、方法等多方面做好准备。
把握采挖时间是成功的关键。冬虫夏草的采挖期与子座出土时间高度吻合,通常在每年的 5 - 8 月,具体时间因海拔不同而有所差异。低海拔产区(3000 - 4000 米)的虫草在 5 - 6 月率先出土,高海拔产区(4000 米以上)则要等到 7 - 8 月冰雪消融后才陆续生长。最佳采挖时段是子座刚露出地面 3 - 5 厘米、顶端尚未膨大之时,此时虫体饱满,有效成分含量最高。若采挖过晚,子座过度纤维化,虫体营养会被消耗;采挖过早,子座未出土,难以发现踪迹。当地的藏族采挖人会根据 “草色” 判断时机 —— 当草甸上出现零星灰棕色的细小突起时,便是采挖的信号。
选择合适的采挖地点需结合其生长环境特征。冬虫夏草多生长在海拔 3500 米以上的高寒草甸,土壤以疏松的砂壤土为宜,且周围常有珠芽蓼、嵩草等伴生植物。在西藏那曲、青海玉树、四川甘孜等核心产区,向阳坡地因温度回升快,虫草出土时间早于背阴坡;而地势平缓、排水良好的地块,虫草分布密度相对较高。采挖前需获得当地林业部门或草场管理单位的许可,严禁进入自然保护区、生态脆弱区等禁采区域,避免触犯法律法规。
准备专业工具能提高采挖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。传统采挖工具是一把小铲子(藏语称 “乌朵”),铲头宽约 3 厘米,长度 20 厘米,便于在虫草周围挖掘;也可使用竹制工具,避免金属对土壤和虫草的污染。此外,需准备透气的竹篓或布袋盛放虫草,防止挤压导致虫体断裂;携带防晒霜、防风镜、保暖衣物等,以应对高原多变的天气。
掌握正确的采挖方法是保证虫草完整的核心。发现虫草后,先观察其生长方向,从距离虫草根部 10 - 15 厘米处轻轻插入铲子,沿水平方向缓慢剥离土壤,直至整个虫体和子座完全露出。若直接用力拔拽,易导致虫体与子座分离或虫体断裂。采挖后需将坑穴用原土回填压实,避免破坏草皮 —— 这一步既是保护草场的必要措施,也是许多产区的硬性规定。采挖人会遵循 “采大留小” 的原则,对于直径小于 0.3 厘米的幼嫩虫草,会刻意保留,以维持资源的可持续性。
采挖后的初步处理影响虫草的品质。将采挖到的虫草用软毛刷清理表面泥土,注意不要水洗,以免加速变质;然后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阴干,避免阳光直射导致颜色变深。当天采挖的虫草需在傍晚时分分类挑选,按大小、完整度分级,装入透气的纸盒中,次日及时交售或冷藏保存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冬虫夏草已被列入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》,采挖需严格遵守当地规定,办理采挖许可证,禁止使用破坏性工具或过度采挖。近年来,部分产区推行 “轮采制度”,即划分区域轮流开放采挖,让草场有足够的恢复时间,这种方式既保障了资源可持续,也维护了采挖人的长远利益。
总之,采挖冬虫夏草不仅是一项体力劳动,更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。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,结合科学的方法和生态保护意识,才能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维护的平衡。
Copyright © 2024 西藏藏农神草供应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藏ICP备17000317号-3
XML地图 //在线咨询 //自动收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