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藏农神草官方网站

新闻资讯
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虫草百科

冬虫夏草采收全流程:从高原草甸到品质留存

发布日期:2025-07-23浏览次数:9

  冬虫夏草的采收是一项融合经验与技巧的工作,既需要精准把握时机,又要兼顾品质保护与生态维护。从高原草甸的寻觅到采收后的初步处理,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品质。科学规范的采收流程,既能最大化保留虫草的营养成分,又能减少对高原生态的破坏,让这份自然馈赠得以可持续传承。

  采收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。采挖者需提前了解产区的开采政策,办理合法的采挖证件,明确允许开采的区域和时间。装备准备上,需携带小铲子、竹制挖掘工具、透气竹篮或牛皮纸袋、防晒用品和饮用水。值得注意的是,为保护草甸植被,严禁使用铁铲等锋利工具,传统的牛角铲或木铲是最佳选择,其边缘圆润不易损伤虫草和周边植物根系。出发前需关注天气预报,选择晴朗少雨的天气进山,避免在雨天或大风天气采挖,既保证采收效率,也确保人身安全。

  寻觅虫草是采收的首要环节,考验着采挖者的经验与耐心。虫草子座(草头)刚露出地面时呈紫红色或浅棕色,与周围牧草颜色相近,需弯腰仔细观察。经验丰富的采挖者会重点查看向阳坡地、平缓草甸和溪流两岸等虫草易生长区域。当发现虫草子座后,需标记位置,避免踩踏周围植被。对于刚露出尖端的虫草,不要急于挖掘,可做标记待其生长 2-3 天后再采收,此时虫体营养积累更充分。采挖时需保持间距,每平方米范围内若发现多根虫草,应间隔采收,保留部分小虫草继续生长。

106.jpg

  挖掘过程是决定虫草完整度的关键。找到虫草后,先用工具在距离虫草根部 10-15 厘米处轻轻插入土壤,以虫草为中心画一个直径约 5 厘米的圆圈,缓慢松动周围土壤。插入深度约 5-8 厘米,确保能完整挖出虫体而不损伤。当土壤松动后,用手指小心剥离周围泥土,捏住子座基部轻轻向上提拉,使虫草连同周围少量土壤一起取出。若挖掘过程中发现虫草断裂,需仔细寻找断裂部分,断草的价值会降低 30%-50%,因此操作必须轻柔缓慢。挖掘后需立即用疏松土壤回填土坑,将草皮复位压实,减少对草甸植被的破坏。

  采收后的初步处理直接影响虫草新鲜度。将刚采挖的虫草轻轻抖掉表面泥土,不要用水清洗,避免破坏虫草表皮的黏液层(含丰富活性成分)。用软毛刷清理残留的细小土粒,动作要轻,防止损伤虫体。处理干净的虫草需放入透气的竹篮中,避免使用塑料袋密封,防止因闷热导致霉变。每放置一层虫草,需铺一层干燥的苔藓或干草分隔,保持通风干燥。当天采挖的虫草需在傍晚进行分类,按大小、完整度分级,剔除破损、霉变的个体,为后续保存做好准备。

  特殊情况的处理技巧不可或缺。遇到土壤板结的区域,可先在周围浇水湿润土壤,待半小时后再挖掘,减少虫草断裂风险。若发现虫草子座已倒伏或弯曲,挖掘时需调整角度,顺着子座生长方向小心操作。采挖过程中若发现病虫害侵蚀的虫草,应及时丢弃并做好标记,避免影响其他虫草品质。对于采挖量较大的情况,需分批次进行初步清理,避免堆积过久导致发热变质。

  采收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必须严格遵守。采挖后必须将土坑回填平整,恢复植被原貌,禁止大面积翻土。严禁采摘未成熟的小虫草和开花的虫草,确保资源可持续。随身携带垃圾袋,将所有废弃物带出山区,不留下任何垃圾。遵循 “采大留小、采密留稀” 的原则,每片区域采收比例不超过 60%,为虫草自然繁殖留足空间。在西藏那曲等核心产区,当地还推行 “轮采制度”,每片草甸间隔 3-5 年开采一次,让生态得到充分恢复。

  冬虫夏草的采收不仅是获取珍品的过程,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。从精准寻觅到规范挖掘,从初步处理到生态保护,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对自然的敬畏。只有坚持科学采收、生态优先的原则,才能让这份高原馈赠在滋养人类的同时,实现可持续发展,让未来的每一个采收季都能收获优质虫草与健康生态。


Copyright © 2024 西藏藏农神草供应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藏ICP备17000317号-3

XML地图   //在线咨询 //自动收录

400-105-98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