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藏农神草官方网站

新闻资讯
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行业新闻

在西藏怎么挖冬虫夏草?高原采挖的完整指南

发布日期:2025-09-13浏览次数:6

  西藏是冬虫夏草的核心产区,尤其是那曲、昌都、山南等高海拔地区,孕育的虫草以品质优良闻名。但在西藏挖冬虫夏草,不仅需要掌握采挖技巧,更要适应高原环境、遵守当地规定,兼顾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。不同于低海拔地区,西藏的高海拔、严寒气候、脆弱生态让采挖过程充满挑战,也对采挖者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以下从 “挖前准备”“采挖时机与区域”“核心采挖步骤”“挖后处理”“生态保护与规定” 五个维度,详细讲解在西藏挖冬虫夏草的全过程。

  一、挖前准备:适配高原环境是前提

  在西藏挖虫草,首要任务是做好 “高原适应” 与 “物资准备”,避免因环境不适影响采挖,甚至引发健康风险:

  1. 身体准备:提前适应高原,排查健康隐患

  西藏虫草主产区海拔多在 4500-5500 米,氧气含量仅为平原的 50%-60%,初到者易出现高原反应(头痛、胸闷、失眠、呕吐)。采挖前需:

  提前 1-2 周抵达海拔较低的城镇(如那曲市、昌都市),逐步适应高原气候,避免直接进入高海拔采挖点;

  出发前进行健康体检,有严重心肺疾病、高血压、贫血等人群,禁止参与高海拔采挖;

  携带高原反应药物(如红景天、高原安),采挖期间若出现严重高反,需立即撤离至低海拔地区,不可硬撑。

  2. 物资准备:兼顾实用与保暖,轻便为主

  西藏高原昼夜温差大(白天 15-20℃,夜晚 - 5 至 0℃),且多风、紫外线强,需准备针对性物资:

  工具类:携带牧民常用的 “骨铲”(牛骨或羊骨制成,边缘圆润,避免划伤虫草)或小规格不锈钢铲(铲头宽 3-5 厘米),2-3 把软毛刷(清理虫草表面泥土),多个带透气孔的竹篮或塑料盒(存放新鲜虫草,避免挤压);

  衣物类:穿防风防水外套、保暖抓绒内胆、速干内衣(白天采挖易出汗,速干材质可减少失温风险),戴防晒帽、防紫外线墨镜、厚手套(清晨挖虫草时土壤寒冷,保护手部),穿防滑登山鞋(草甸多碎石、泥泞,避免滑倒);

  其他:携带便携氧气瓶(每日采挖时随身携带,缺氧时及时补充)、高热量食物(巧克力、牛肉干、压缩饼干,补充体力)、保温水壶(装热水,避免喝冷水引发肠胃不适),以及应急药品(感冒药、肠胃药、创可贴)。

  二、采挖时机与区域:跟着季节与海拔走

  在西藏挖虫草,“时机不对、区域不准” 会导致空手而归,需精准把握采挖周期与核心产区:

  1. 采挖时机:海拔越高,采挖期越晚

  西藏虫草采挖期受海拔影响显著,低海拔产区(4000-4500 米,如昌都部分区域)采挖期为 5 月初至 5 月下旬;中高海拔产区(4500-5000 米,如那曲安多县、聂荣县)为 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;极高海拔产区(5000 米以上,如那曲双湖县)则推迟至 6 月中旬至 7 月初。

  采挖需抓住 “头期草” 黄金时段(每个产区采挖期的前 20 天),此时虫草刚冒出草头(子座),长度不超过 3 厘米,虫体饱满、有效成分含量最高。若错过头期,草头会持续生长、木质化,虫体营养被消耗,品质大幅下降。同时需避开雨天和大风天:雨天土壤泥泞,虫草易被泥水包裹,难以辨认且易折断;大风天温差大,易引发失温,还会让草甸植被晃动,干扰草头判断。

60.jpg

  2. 采挖区域:认准核心产区,遵守准入规定

  西藏虫草核心产区集中在:

  那曲市:安多县、聂荣县、索县(海拔 4500-5500 米,虫草品质最优,被誉为 “那曲虫草核心产区”);

  昌都市:丁青县、类乌齐县(海拔 4200-4800 米,产量较大,品质仅次于那曲);

  山南市:隆子县、错那县(海拔 4300-4900 米,高海拔区域虫草品质较好)。

  需注意:西藏所有虫草采挖区域均属 “有主草场”(归当地牧民或村集体所有),外来人员需提前与当地村委会沟通,办理 “采挖许可证”,缴纳草场使用费,不可擅自进入他人草场采挖;同时,政府每年会划定 “禁挖区”(如生态脆弱区、自然保护区、冰川周边),禁挖区内严禁采挖,违者将面临罚款甚至法律处罚。

  三、核心采挖步骤:精准定位,轻柔操作

  在西藏高海拔草甸采挖虫草,需结合草甸环境特点,按 “定位 - 挖掘 - 取虫” 三步法操作,避免损伤虫草与植被:

  1. 精准定位:在 “嵩草间隙” 找草头

  西藏虫草多生长在嵩草、苔草为主的高寒草甸,草头(子座)从草甸缝隙中冒出,颜色与枯草接近,需仔细辨认:

  采挖者需蹲伏或跪坐在草甸上,目光平视地面,缓慢移动,寻找高度 1-3 厘米的淡黄色或棕褐色草头(草头顶端有膨大的子囊壳,是关键识别点);

  发现草头后,观察其生长方向:虫草虫体与草头垂直,草头朝向地面的一侧,即为虫体头部方向(虫体头部朝上,尾部朝下),若草头倾斜,需按倾斜角度调整挖掘方向,避免盲目下铲切断虫体。

  2. 小心挖掘:“环形破土” 防损伤

  西藏草甸土壤层较薄(仅 10-15 厘米),且下方多碎石,挖掘时需控制力度:

  以草头为中心,在周围 5-8 厘米处用骨铲轻轻插入土壤,深度约 5-8 厘米(根据草头长度调整,草头越长,虫体越深),形成环形 “土圈”,避免铲头直接对着草头,防止切断草头与虫体连接;

  用手指(戴厚手套)或铲背轻轻剥离环形土圈内侧的土壤,动作缓慢轻柔,逐层清理,直至虫体露出 1/3;此时停止用铲,改用手指扒开剩余土壤(土壤较干硬时,可蘸少量清水湿润,避免虫体断裂)。

  3. 轻柔取虫:“捏住草头基部” 提拉

  西藏虫草虫体饱满但表皮脆弱,取虫时需格外小心:

  当虫体露出 2/3 时,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草头基部(靠近土壤处),轻轻向上提拉,力度均匀,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草头与虫体脱落(脱落会大幅降低虫草价值);

  若提拉时感觉有阻力,说明土壤仍有粘连,需继续清理虫体周围泥土,不可强行拉扯;取出虫草后,立即用软毛刷清理表面泥土(避免水洗,高海拔地区无充足水源,且水洗易导致虫草变质)。

  四、挖后处理:“透气暂存” 防霉变

  西藏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,新鲜虫草易受潮,需及时暂存:

  现场暂存:将清理后的虫草按 “单根或 2-3 根” 放入带透气孔的竹篮或塑料盒,盒内铺一层干燥纸巾(吸收潮气),放置在阴凉通风处(避免阳光直射,紫外线会加速虫草水分流失),每日更换 1 次纸巾;

  下山后处理:采挖结束后(通常每日采挖 4-6 小时,避免过度劳累引发高反),尽快下山将虫草转移至冷藏环境(温度 2-8℃),若无法及时冷藏,可将虫草平铺在干燥的布上,置于阴凉处,1-2 天内必须进行干燥处理(如阴干,不可暴晒,暴晒会破坏活性成分)。

  五、生态保护与当地规定:采挖必守的 “红线”

  西藏高原生态极其脆弱,采挖虫草若不注意保护,会导致草甸沙化、水土流失,需严格遵守当地规定与生态保护要求:

  1. 采后恢复:“填平土坑,压实植被”

  每挖完一根虫草,需立即用土壤将挖掘时形成的土坑填平,用手轻轻按压,恢复草甸原状,避免土壤裸露;禁止随意踩踏或破坏非虫草生长区域的植被,尤其不可连根拔起嵩草(嵩草是草甸生态的核心,破坏后难以恢复)。

  2. 遵守 “限采规定”:不挖小虫草,不超量采挖

  当地政府会规定 “最小采挖规格”(通常虫体长度不低于 2.5 厘米),禁止采挖未成熟的小虫草;同时,每个采挖者每日采挖量有上限(根据草场承载力设定),不可过度采挖,确保资源可持续。

  3. 尊重当地习俗:“不随意丢弃垃圾,不打扰牧民生活”

  采挖期间,需将生活垃圾(如食品包装、塑料瓶)打包带走,不可丢弃在草甸(高海拔地区垃圾难以降解,会污染环境);尊重当地牧民的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,不随意进入牧民帐篷,不触碰经幡、玛尼堆等宗教设施。

  六、总结:在西藏挖虫草,“敬畏自然 + 遵守规则” 是关键

  在西藏挖冬虫夏草,不仅是获取滋补品的过程,更是与高原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。高海拔环境带来的挑战,要求采挖者做好充分准备;脆弱的生态则要求采挖者时刻牢记保护责任。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若想体验采挖,建议跟随当地牧民或正规旅行社组织的采挖活动,在专业指导下操作,避免独自进入高海拔区域引发危险。

  西藏虫草的价值,不仅在于其滋补功效,更在于其背后高原生态的馈赠。只有在采挖中坚守 “适度、可持续” 原则,才能让这份来自雪域的瑰宝,持续为人类带来益处,同时守护好西藏高原的绿水青山。


Copyright © 2024 西藏藏农神草供应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藏ICP备17000317号-3

XML地图   //在线咨询 //自动收录

400-105-98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