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藏农神草官方网站

新闻资讯
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行业新闻

冬虫夏草如何采摘?揭秘高原珍品的采摘全过程

发布日期:2025-09-09浏览次数:12

  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 3000-5000 米的高寒草甸,采摘过程充满艰辛,不仅需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,还需掌握精准的采摘技巧,才能在保护虫草品质的同时,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。每一根能抵达市场的冬虫夏草,都凝聚着采挖人的汗水。下面,我们就从采摘前的准备、采摘流程、初步处理及生态保护四个维度,详细解析冬虫夏草的采摘全过程。

  一、采摘前的准备:把握时机,备好装备

  冬虫夏草的采摘并非全年可进行,需精准把握采挖季,同时准备适配高原环境的装备,为采摘做好充分铺垫。

  1. 确定采挖时间:短暂的 “黄金窗口期”

  冬虫夏草的采挖季极为短暂,通常集中在每年 5-7 月,具体时间因海拔和气候而异。高海拔产区(如那曲、玉树,海拔 4500 米以上)的采挖季稍晚,一般从 5 月下旬开始,持续至 6 月底;低海拔产区(如四川甘孜,海拔 3000-4000 米)则从 5 月初开始,6 月中旬基本结束。采挖的最佳时机是虫草子座(草头)刚破土 2-3 厘米,颜色呈淡棕黄色,虫体仍饱满时 —— 此时虫草活性成分含量最高,若子座生长过长(超过 5 厘米),虫体营养会被过度消耗,品质下降;若未破土,则难以发现,错过采摘机会。

  采挖人通常会关注当地的天气变化,选择晴朗、少雨的日子进山,避免雨天采摘:一方面,雨水会使土壤泥泞,增加采摘难度;另一方面,潮湿环境易导致虫草变质,且雨天高原易出现塌方、泥石流等危险。

  2. 准备专业装备:适配高原与采摘需求

  高原采挖环境恶劣,装备的选择直接影响采摘效率与安全。采挖人必备的装备包括:

  挖掘工具:专用的 “虫草锄”(小巧的铁铲,铲头宽 3-4 厘米,柄长 20-30 厘米)或竹制小铲,避免使用大型工具破坏土壤和周边植被;部分经验丰富的采挖人会携带细木签,用于轻轻拨开土壤,防止损伤虫草。

  防护装备:高原紫外线强,需准备宽檐帽、墨镜、防晒口罩和长袖防风衣,避免晒伤;早晚温差大(可达 15℃以上),需携带保暖外套(如冲锋衣);土壤中可能有碎石、荆棘,需穿防滑耐磨的登山鞋或胶鞋,鞋底纹路要深,防止在陡坡上滑倒。

  辅助工具:便携的竹篮或布兜(避免用塑料袋,不透气易导致虫草受潮),用于盛放刚采挖的虫草;水壶(装满温水,高原干燥需及时补水)、高热量食物(如青稞饼、牛肉干,补充体力);若采挖区域偏远,还需携带帐篷、睡袋等露营装备,以便在山区过夜。

  其他物品:身份证(部分产区需登记进山)、塑料袋(分装垃圾,带走不可降解物品),以及简单的急救包(应对高原反应、划伤等突发情况)。

67.jpg

  二、采摘流程:“寻、挖、取、清” 四步,精准保护虫草

  冬虫夏草的采摘过程需格外细致,每一步都要避免损伤虫体和草头,确保虫草完整性,这直接影响其后续品质与价值。

  1. 第一步:“寻草”—— 眼力与经验的考验

  寻草是采摘的第一步,也是最耗时的环节。采挖人需在广袤的高寒草甸上,仔细观察地面,寻找虫草子座露出土壤的痕迹。虫草子座刚破土时,颜色与周围的枯草、土壤相近(呈淡棕黄或褐色),不易分辨,需凭借经验判断:

  看形态:子座顶端较尖,基部较粗,呈圆柱形,与周围的杂草(如嵩草、针茅)不同,杂草叶片扁平或呈丛生状,而子座是单独直立的 “小芽”。

  看分布:虫草多生长在土壤疏松、腐殖质丰富的缓坡地带,尤其喜欢靠近灌木丛或有微弱阳光照射的区域,采挖人会重点排查这类区域,避免在陡坡、岩石裸露处浪费时间。

  听声音:部分采挖人会轻踩地面,若听到 “轻微的中空声”,可能是土壤下有虫草(虫体与土壤接触的缝隙会产生特殊声音),但这种方法需长期经验积累,新手难以掌握。

  寻草时需保持耐心,往往需要弯腰行走数小时,才能发现一根虫草。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(仅为平原的 60%-70%),长时间弯腰会导致呼吸困难、头晕,采挖人需不时直起身休息,调整呼吸。

  2. 第二步:“挖草”—— 轻挖慢刨,避免损伤

  找到虫草后,需用专用小铲在虫草周围 10-15 厘米处下铲,轻轻挖掘土壤,形成一个直径约 5 厘米、深度约 15-20 厘米的小坑(虫草虫体通常埋在地下 5-20 厘米处,需根据子座长度判断深度,子座越长,虫体可能越深)。挖掘时力度要轻,避免铲子碰到虫体,导致虫体断裂 —— 一旦虫体与草头分离,虫草的价值会大幅下降(完整虫草价格比断裂虫草高 30%-50%)。

  若土壤较硬,可先在周围浇水(少量,湿润土壤即可),待土壤稍松软后再挖掘;若遇到碎石,需用木签轻轻拨开,不可强行用铲子撬动,防止碎石砸伤虫草。挖掘过程中,要注意保护周边植被,不可随意踩踏或铲掉其他植物,部分产区已明确规定 “采挖时需保留半径 1 米内的植被”,避免破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。

  3. 第三步:“取草”—— 小心剥离,保持完整

  当小坑挖到一定深度,能看到虫体全貌时,需停止用铲,改用细木签或手指(戴薄手套,避免污染)轻轻拨开虫体周围的土壤,将虫草完整取出。取草时要注意:

  抓准位置:用手指捏住虫体中部(避免捏草头或虫头,草头易断,虫头易碎),轻轻向上提拉,若虫体与土壤粘连较紧,不可用力拉扯,需用木签从侧面轻轻撬动土壤,松动后再取出。

  检查完整性:取出后立即检查虫草是否完整,虫体是否有破损,草头是否与虫体连接牢固。若发现虫体断裂,需将断裂部分一同收起(后续可通过专业处理拼接,但价值仍会受损);若草头脱落,需找到脱落的草头,与虫体对应存放,避免混淆。

  4. 第四步:“清草”—— 初步清洁,去除杂质

  刚采挖的虫草表面附着大量泥土、腐殖质,需进行初步清洁,为后续处理做准备。采挖人会用随身携带的软毛刷(如羊毛刷),轻轻刷洗虫草表面的泥土,刷动方向要顺着虫体纹路(从虫头向虫尾),避免逆向刷洗导致鳞片脱落;若泥土较顽固,可蘸取少量山泉水(常温,不可用热水),快速擦拭后立即用干布吸干水分,防止虫草受潮。

  清洁后的虫草需放入竹篮或布兜中,保持通风,不可堆压(避免虫体变形),每放一层虫草,可铺一层干燥的干草,吸收多余水分。此时的虫草仍带有一定水分,称为 “鲜虫草”,需在 24 小时内进行进一步干燥处理,否则易滋生微生物导致变质。

  三、采摘后的初步处理:分级与暂存,保障品质

  采挖结束后,采挖人会在营地或临时住所,对当天采摘的虫草进行初步分级和暂存,确保其在运输到加工厂前品质稳定。

  1. 分级:按大小、品相分类

  分级是根据虫草的长度、直径、完整度进行分类,为后续定价提供依据。具体标准为:

  特级:虫体长度 3.5-5 厘米,直径 0.4-0.6 厘米,完整无破损,草头长度与虫体比例 1:1 以内,色泽黄亮;

  一级:虫体长度 3-3.5 厘米,直径 0.3-0.4 厘米,完整无破损,草头长度不超过虫体 1.5 倍,色泽较亮;

  二级:虫体长度 2.5-3 厘米,直径 0.2-0.3 厘米,无明显破损,草头略长,色泽一般;

  三级:虫体长度 2.5 厘米以下,或有轻微破损、草头脱落,色泽暗沉。

  分级时需将不同等级的虫草放入不同的竹篮中,贴上标签(注明采摘日期、产地),避免混淆。部分采挖人会挑出 “虫草王”(虫体长度超 5 厘米,直径超 0.6 厘米),单独存放,这类虫草数量稀少,价值极高。

  2. 暂存:通风干燥,避免变质

  初步分级后的虫草,需进行暂存,等待运输。暂存时需注意:

  环境要求:选择阴凉干燥的房间(温度 15-20℃,湿度 50% 以下),地面铺一层干燥的青稞杆或干草,将虫草平铺在上面,不可堆叠(厚度不超过 3 厘米),防止热量积聚导致霉变;

  定期检查:每隔 4-6 小时翻动一次虫草,查看是否有受潮、发热迹象,若发现虫草表面有黏腻感,需立即移至通风处,用风扇加速干燥;

  运输准备:若需长途运输(如从那曲山区运往拉萨加工厂),需将虫草装入透气的木箱(内衬纱布),箱内放入少量干燥剂(如硅胶,用纱布包裹),避免运输过程中受潮;运输车辆需保持通风,避免阳光直射,温度控制在 10-20℃。

  四、采摘中的注意事项:生态保护与安全第一

  冬虫夏草生长的高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,一旦破坏难以恢复,同时高原采挖存在诸多安全隐患,需严格遵守注意事项。

  1. 生态保护:采挖后恢复植被

  采挖人需在每个虫草坑挖掘完成后,将挖出的土壤回填,轻轻压实,再将周围的枯草、碎石覆盖在表面,尽可能恢复原地貌,避免土壤裸露导致水土流失;不可随意砍伐周边的灌木、草本植物,这些植物是高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蝙蝠蛾幼虫的食物来源,破坏后会影响后续虫草的生长;带走所有垃圾(如食品包装袋、塑料瓶),不可在山区丢弃不可降解物品,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。部分产区已实行 “采挖许可制度”,限定采挖人数和区域,禁止在生态保护区、核心水源地采挖,从政策层面保护虫草生长环境。

  2. 安全防护:应对高原风险

  高原采挖存在多重安全风险,需提前防范:

  高原反应:采挖人需提前 1-2 天进入低海拔区域适应,避免直接进入高海拔地区;若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,需立即停止采挖,转移至低海拔区域,必要时服用抗高原反应药物(如红景天)。

  天气变化:高原天气多变,需随时关注天气预报,遇雷雨、大风等恶劣天气,需立即停止采挖,寻找避风避雨的地方(如山洞、岩石下),不可在开阔地带停留,避免遭遇雷击。

  迷路与野生动物:采挖区域多为无人区,地形复杂,需结伴而行,携带指南针或 GPS 设备,避免迷路;若遇到野生动物(如旱獭、狐狸,甚至熊),需保持冷静,不可惊扰,缓慢撤离,避免发生冲突。

  总结:每一根虫草都是 “高原的馈赠”

  冬虫夏草的采摘,是一场 “人与自然的对话”—— 采挖人需在恶劣的高原环境中,凭借眼力、经验和耐心,小心翼翼地将虫草从土壤中取出,同时肩负着保护生态的责任。从寻草时的弯腰行走,到挖草时的轻铲慢刨,再到取草后的细致清洁,每一步都凝聚着艰辛。了解冬虫夏草的采摘过程,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其稀缺性与珍贵性,也能让我们更加重视高原生态保护 —— 只有守护好虫草的生长环境,才能让这份 “高原珍品” 持续为人类带来价值。


Copyright © 2024 西藏藏农神草供应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藏ICP备17000317号-3

XML地图   //在线咨询 //自动收录

400-105-9818